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91章 (第1/2页)
“这道乃明宣一年殿试策论之备选题,因题目较长, 我请两位助教抄了一份在大纸上, 诸生开始抄题吧。” 博士说清楚后,就见两位助教将半米宽, 两米长的卷轴摊开。 林泽眼珠子都瞪溜圆, 殿试策论这么长?! 虽然夫子为了在场的二十五人都能看清楚,写的字比较大, 但这真的是林泽第一次见题目这么长的。 来不及细想, 林泽赶紧提笔开始抄题目。 【盖温道之大, 原出与天……子大夫熟之复之, 勿激勿泛, 以副朕详诞之意。】 林泽抄完, 还数一遍, 六百九十一字。光是抄录花了半小时,又仔细核对两遍,四十分钟倏地就没了。 殿试名义上的出题人是皇帝, 虽然很多时候都是朝臣们拟定的,皇帝只需要从里面选考题即可。 这是为了让皇帝在殿试上,名正言顺成为在场考生的座师,因此殿试出来的进士、同进士都被称为——天子门生。 所以这道题的口吻是以皇帝的身份写的,全文自称都是‘朕’。 这种大长篇的题目,也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好处。就是能给更多提示,让考生准确把握解题方向。 难点在于,要回答的点特别多,也细碎,需要逐条回应。 策论主要是帮皇帝解决治理国家中遇到的麻烦,考的是考生对政治的敏感度,以及是否具备上层决策思维,也就是国家发展的长期战略和配套的战术。 林泽:国子监的月考…太难了吧! 默默叹气,拿出水壶,仰头喝下两口凉凉的开水,林泽十指交叉,随意揉弄放松着。 脑子却没闲着,开始逐一解题。 【开头讲‘道’是什么?道之大‘原出于天’,并且‘超乎无极太极’。】 想到这里,林泽在草稿纸上写了备注:‘阴阳五行’? 【古往今来,都以道治理天下。皇帝也如此,他这两年 ‘志愈勤,道愈远’,对此皇帝本人感到不能理解。】 林泽继续写第二个点,疑问一:为什么‘志愈勤,道愈远’。 这是等下要正面回答的内容。 第一部分结尾,皇帝点明策论要点。 他说,你们都是‘明先圣之术’的学子,今天聚集在此,想必都有‘切至之论’(针对性见解),皇帝将‘虚已以听’。 以下就天象、人文、帝王治政、纲纪制度、社会风气、国计民生等八个方面提出问题。 好家伙,有考公那味了。 难怪准许举人议政,这考的全是时政要务。不让人议政怎么给皇帝当智囊团,想办法? 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