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风云之北洋利剑_第24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6节 (第2/4页)

广阔的太平洋之上决一死战吧!”罗斯福在心中喃喃道。

    。……

    太平洋之上,夏威夷檀香山华夏海陆军三军指挥部。

    “没有想到空军竟然损失了三架飞机,看来旧金山的防空力量不弱啊,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调集了这么多新式的高射炮。”听完叶祖圭的战报之后,唐健微微皱了皱眉头。

    他原想这一次的试探性攻击,主要是想探查一下美军在旧金山的火力部署情况,但是没有想到的是,二十架飞机竟然一下子损失了四架,这些飞机可是华夏的宝贝疙瘩,每一架飞机都来之不易,汇聚了华夏科学院无数专家的心血,更是造价不菲。

    但是这一次的报复行动也不是没有一点收获,起码探查到了美军在旧金山的火力分布图,更是摧毁了不少对飞机有着巨大威胁的高射炮,还让半个旧金山市化为一片废墟。单凭这些就是对罗斯福策划的刺杀行动的最好报复,恐怕这些损失都会让罗斯福肉痛不已。

    “美国的北大西洋舰队现在到了哪里了?”唐健问道。

    “总统,根据中情局的情报人员回报,美国的北大西洋舰队已经越过了合恩角,到达了智利的西海岸,也就是说,美国的北大西洋舰队已经正式进入了太平洋,估计最快十五天之后就会进入北太平洋,一个月之内就可以抵达旧金山了。”陈楚生道。

    “来的速度还挺快的嘛!”唐健冷笑一声:“叶祖圭,命令全舰队就地待命,日夜不熄火,随时听候命令,准备在太平洋的赤道附近和美国的北大西洋舰队会会面。”

    。……

    英国,唐宁街10号,英国首相府。

    “首相阁下,我们必须马上派遣英国的远洋舰队赶赴远东!一旦华夏顺利击败美国,将会成为太平洋之上的霸主!届时,英国在远东的利益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难道你想看到一个强大的华人国家威胁到日不落帝国的利益么?华夏的行为已经严重阻碍了大英帝国的全球政策!现在华夏太平洋舰队基本上倾巢而出,本土守卫空虚,是个绝佳的机会啊!”丘吉尔郑重的说道。

    张伯伦放下烟斗,问道:“丘吉尔阁下,你难道真的想要大英帝国和华夏开战么?”

    第三卷 战火远东 第六十二章 腹背受敌

    丘吉尔解释道:“华夏的野心已经越来越明显了,唐健先是利用华日战争吞并朝鲜,后又击败了日本,将日本四岛瓜分殆尽,加上华夏和俄国在东北的战争,如今包括海参崴在内的西伯利亚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已经归于华夏所有!此时俄国国内内乱不停,特别是那些布尔什维克,实力突然暴增,俄国沙皇已经是疲于应对,据传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得到了巨额援助,我觉得也很有可能是华夏干的,唐健在收回外蒙古之后,华夏的整个北部边疆已经伸到了贝加尔河河畔,华夏北疆问题解决后,华夏就会转移注意力,从华夏对于吕宋和太平洋所表示出现的态势来看,华夏这是准备争夺南海和太平洋之上的制海权了。”

    丘吉尔见张伯伦眉头紧锁,仍然是犹豫不决,因为英国之前一直奉行的是“光荣孤立”的政策,在自己的利益不被侵犯的情况下是不会主动介入其他地区的争端,以免将英国推入战争的泥沼之中。张伯伦现在是怕一旦出兵远东的话,英国在远东的利益会受到损害。

    丘吉尔说道:“首相阁下,你难道还没有看出华夏的野心么?自从华夏结束内战之后,一直是南征北讨,你看下,北到朝鲜、日本,南到吕宋,东到夏威夷,现在华夏是因为太平洋之上的利益和美国有冲突,两国这才会宣战的,一旦华夏击败了美国,整个太平洋之上就是华夏的天下了,虽然大英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远洋舰队,但是一旦华夏从华美战争中胜出,集中所有力量和大英帝国在南海或者是印度洋之上和英国舰队对抗的话,首相先生,你觉得我们打的过的么?”

    张伯伦沉吟片刻,说道:“如果凭借华夏在战胜美国之后的力量,在南海或者是印度洋之上和大英帝国开战的话,大英帝国在短时间内很有可能战胜华夏,不过,虽然大英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世界各处遍布殖民地,但是在海外的兵力并不多,一旦和华夏正面对抗的话,在短时间内如果无法击败华夏,那么一旦时间拖得太久,大英帝国因为是远离本土作战,补给不易,需要奔赴万里海疆,到那时,胜负就难说了。”

    丘吉尔面色一喜,说道:“是啊,所以大英帝国更应该趁着华夏和美国交战,本土防卫空虚的这个绝好机会,出兵远东,粉碎华夏的野心!”

    丘吉尔心中忧虑不已,他只是和唐健仅仅是见过两次面而已,但是经过短暂的两次见面,他就已经意识到,这个唐健实在是不简单,虽然那个时候华夏才刚刚平定内乱,政局还不是很稳定,但唐健所表现出来的野心却让当时仅仅是一个议员的丘吉尔警惕不已。

    那个时候的丘吉尔就已经感觉到了,唐健的野心远不止远东,而日后所发生的事情让丘吉尔的预言不幸言中,华夏在远东上所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态势,让欧洲很多的国家都感到了强烈的不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