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风云之北洋利剑_第23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6节 (第1/4页)

    唐健帮杜三娘缝好伤口之后,手术算是圆满成功。

    手术一完,杜三娘深深的吐了一口气,回望了唐健一眼之后,便再次昏迷过去,唐健从那一抹回眸之中再次看到了一丝感ji。

    红姨见杜三娘再次昏迷,顿时紧张起来,唐健安慰道:“放心,没有什么大碍,她刚刚在手术过程中耗费了太多的jing力,实在是太累了,加上失血过多,身体还比较虚弱,所以才会再次昏迷过去。”

    听到唐健的解释,红姨紧绷的jing神放松下来,在长长松了一口气之后,说道:“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唐健又道:“她现在需要休息,大家都出去吧!”

    红姨向众人使了一个颜色,众人便依言退了出去,只留下两个人留守照顾杜三娘,唐健在清洗完手中的血迹之后,也和红姨一起也退了出去。

    出了杜三娘的闺房兼病房,红姨异常感ji的说道:“唐先生,真是太谢谢你了,要不是你,可能兰芳蛮就会落入刘豹这个小人的手中,三娘也会性命不保,多亏有你啊,三娘这孩子,我是看着她长大的,真不希望他出事啊!”

    唐健笑了笑:“没事,我当时和她也是唇齿相依,要是让刘豹得逞,我也无法幸免,所以谈不上感谢,我也是自保而已。”

    红姨深深的看了唐健一眼,忽然叹了一口气,说道:“唉,要不是三娘为了岛上的妇孺,她也不会去截华人的商船,更就不会囚禁唐先生了。”

    “你们难道不截华人商船么?”唐健疑问道,此时唐健和兰姨走出杜三娘的闺房,来到的海滩之上。

    红姨看了一眼bo澜壮阔的海面,说道:“当然,虽然我们是海盗,但我们也是华人!所以我们兰芳蛮从来都不截华人的商船,我们只截洋毛子的商船,你听过的那些关于兰芳蛮什么船都截,心狠手辣,其实那是谣传,都是我们特意宣传的,免得让南海上的其他海盗看轻,我们不仅不会截华人的船只,更不会轻易伤害华人,想必唐先生应该深有体会我们对待华人人质的态度。”

    唐健点了点头,确实如红姨所说,他和兰号上的船员,除了限制了部分自由,真的没有受到任何的损伤。

    红姨幽幽道:“唐先生,不知道你听说过兰芳国没有?”

    “从你们兰芳蛮的称呼上,我就已经猜到了一二。”唐健点了点头。

    红姨又道:“我们兰芳国原来位于婆罗洲(现在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岛,而现在,我们这个岛是叫黄岩岛,我们都是兰芳国的后裔,在亡国之后才流落到黄岩岛上的。”

    第三卷 战火远东 第三十三章 兰芳人的光辉和血泪

    其实当初在制定太平洋岛链计划的时候,唐健就曾经专门研究过吕宋(菲律宾,婆罗洲(今加里曼丹岛等南海上的大小岛屿。(关于兰芳国的事情,还是教育部长梁启超特地告诉他的,1905年时,梁启超曾在《新民丛报》63期发表了《中国殖民伟人列传》,从此之后,兰芳共和国的事情就为华夏人所知,当然这里的所知,是说部分人知道,像唐健此类的,华夏国内大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兰芳国的存在。

    红姨说到这里,不禁暗自垂泪,哽咽的说不出话。

    唐健叹了一口气,说道:“兰芳共和国,全称为兰芳大统制共和国,是1770年(清乾隆四十二年到1885年之间存在于南亚婆罗洲(线印度尼西亚占据称为加林曼丹岛上的华人国家,创立者为广东梅州罗芳伯,因为第一任总长为陈兰伯,第二任总长为罗芳伯,是名为兰芳,只不过后来被荷兰人所灭。”

    红姨惊讶的说道:“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

    唐健微微一笑,说道:“我识得几个字,对南洋诸岛比较有兴趣,所以专门研究过,对兰芳国的历史还是知道一二的。”

    其实,唐健对于兰芳国的认识不只是这些,唐健所说的这些话并没有半句虚言,他的确是对南洋诸岛比较有兴趣,当然,他是为了华夏的国防建设需要,唐健的确是认真研究过。

    在婆罗洲之上很早就有了华人定居生活,从事贸易的占大多数,他们往往组成自己的公司,以罗芳伯为首的南方公司就是其中的一个。由于当时荷兰等西方殖民者对南洋的侵略加剧,罗芳伯顺应时势和当地华人以及落后民族为保护自己生存权力的要求,于1770年建立兰芳共和国,定都东万津,他也被拥戴为大总制。

    在南洋众多的国家之中,罗芳伯按照中国的传统,建元兰芳,并效仿西方当时才刚刚出现的**制,规定国家的大小事情都必须咨询人民群众之后才能施行。

    最难能可贵的是,罗芳伯没有称帝,帝制自为,更没有称王(只是对当地土著称王,对清朝仍然称为兰芳公司,兰芳国共和国成立不久之后,罗芳伯就派人赶到北京向当时的清朝中央政府汇报情况,并进贡方物,觐见乾隆皇帝,请求称藩,并想将西婆罗洲这块土地纳入清朝的版图,但当时的乾隆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