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0节 (第1/4页)
当然,华夏想要进攻英国本土几乎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丘吉尔却不愿意放弃这样的一个忧虑,虽然张伯伦首相说他有点杞人忧天了。 不过,丘吉尔却很相信自己的预感,如果英国一旦和华夏开战的话,估计还没有等到大英帝国的远洋舰队赶到远东,英国在远东的殖民地恐怕都已经在这种新型战术被华夏完全攻克。 丘吉尔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华夏将会是英国在远东最难以对付的敌人,没有之一。 所以,丘吉尔已经向首相张伯伦提出的请求,要让大英帝国尽快研究华夏进攻日本时所采用的新型战术,以及华夏新型的装甲部队和空中军团,这对于大英帝国将来所要面临的挑战是极为有益的。 张伯伦虽然一直主张和平,但从大英帝国的长远全球战略考虑,张伯伦还是欣然同意了丘吉尔的建议。 当美国总统罗斯福听闻了华日战争的经过和结果时,同样是震撼无比,同时,罗斯福开始庆幸当初美国没有介入华日战争是一件很明智的事情,依照华夏完全攻克日本的速度,恐怕还没有等到美国的太平洋舰队驶到东京湾,东京就已经陷落,那个时候美国的介入已经毫无意义,除了在远东树立一个强敌之外,美国得到的那些利益将显得无足轻重。 因为罗斯福的正确决策,美国不仅没有在远东竖起一个强敌,反而是多了一个强大的盟友,这对于美国的崛起具有无比巨大的助力。 东西两个快速发展的国家走在了一起,这样的实力对于欧洲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敢小觑的。 不过,有一件事却是让罗斯福感到万分的屈辱,就相当于他当着唐健的面狠狠的打了自己一个耳光。 那就是华夏空军的空中利器—飞机。 当初唐健访问美国的时候,罗斯福还在唐健面前洋洋得意的介绍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并且提出了他当时认为十分伟大的构想,那就是给飞机装上武器,那么飞机就可以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 当时的罗斯福在看到华夏的坦克和汽车之后,心里的挫败感剧增,为了挽回一点面子,罗斯福特意向唐健介绍了飞机,只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在他介绍完后的不久,华夏的空军就在对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也就是说,在罗斯福提出为飞机装载武器这个伟大的构想时,唐健的飞机应该已经过了实验阶段,只不多因为时机问题而没有投入实际战斗而已。当着唐健的面炫耀唐健早已经拥有的作战飞机,这不就是相当于在唐健的面前狠狠的抽打自己一个响亮的耳光么? 一想到当初唐健似笑非笑的表情,罗斯福顿时感觉想要找个地缝钻进去的冲动。 不过,事情已经发生了。罗斯福也就是只能懊悔一下而已。 从唐健的飞机投入日本战场来看,这预示着此时华夏的部分军事科技已经远超美国,这使罗斯福心中升起了一丝巨大的危机感。 在这个大时代,谁掌握了强大的武力,在国际舞台上,谁就有拥有说话的权力!而现在,显然唐健在基于华夏本身立场上的每一句话,在当今的世界都具有举重若轻的分量。 就在世界各国因为日本的战败而陷入了巨大的震惊中时,唐健已经回到了福州,冯国璋则率领十万华夏陆军留在了日本,成为了华夏驻日本的最高军政长官,处理日本战后的所有事宜,除了将三十万日本青壮年运往回国之后,冯国璋留在日本的首要任务就是彻底的改造日本,摧毁日本的所有重工业,大力发展轻工业,和各国分区占领日本,使日本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而曹锟率领五万大军则留在了朝鲜,处理关于解散朝鲜义军的事情,既然战争已经结束,朝鲜义军已经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留着也只是徒增隐患而已。 段祺瑞则率领五万大军镇守东北,致力于东北大开发,争取在十年之内,让东北的重工业体系初具规模,三人正式成为了华夏开疆裂土以来的封疆大吏。 而这个时候的唐健,则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南海,完败日本只是他构建太平洋岛链的第一步而已。 “是时候要大肆扩军了。”唐健远眺南方喃喃道,“华夏的南疆还需要更多的华夏男儿去开辟!” 第三卷 战火远东 第一章 太平洋舰队时代 就在唐健失神远眺华夏南疆的时候,突然后方传来了一阵脚步声,唐健转头一看,发现是田阿登,便笑道:“阿登啊,你怎么来了?” 田阿登上前笑道:“队长,看你来福州几天了,可是见你一直心绪不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