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风云之北洋利剑_第12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1节 (第3/3页)

是已经严令曹锟师长挡住孙万龄么?他们似乎没有多余的兵力了,我还听说了,似乎孙万龄的军中也装备有那种新式装甲车。”军官提醒道。

    袁世凯经过军官的提醒,这才想起了南京的事,孙万龄的东线大军可不是吃素的,江苏防军的军力本来就已经吃紧,这个时候的确是调动不得,而且孙万龄的军中也有了这种新型的装甲车,那么安排在江苏的几个军就更加不能轻举妄动,不然孙万龄会乘虚而入,那个时候平剿不能,丢了江苏就是得不偿失了。

    “在那附近还有哪支部队?”袁世凯问道。

    “在安庆,有段祺瑞的两万余新军。”军官如实答道。

    “那就让段祺瑞在派遣一个师和当地的北洋新军一起将这股乌合之众聚歼于芜湖,我要让所有人知道,背叛我是没有好下场的!”袁世凯恶狠狠的甩出这句话。

    “是,是,司令!”军官连连点头。

    “只是……还有一事,不知道当讲不当讲?”军官欲言又止。

    “有话快说”!袁世凯有点不耐烦。

    军官附耳到袁世凯的耳边小声说道:“大帅,我听说他段祺瑞和冯国璋一直有书信来往,这样安排是否有些不妥啊?”

    袁世凯眉头一紧:“你是说段祺瑞和已经投敌的冯国璋一直有书信来往?”

    军官煞有其事的点了点头。

    “不可能?”袁世凯摇头道,“这段祺瑞是我一手提拔起来,他对我忠心耿耿,绝不会做这等背叛于我的事。”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军官劝道。

    “好了,我知道了,你下去吧!”袁世凯挥挥手。

    “是,大帅!”军官说完,便点头哈腰的退了下去。

    待军官退下去之后,袁世凯一个人独自在大厅中愁容满面的抽着烟。段祺瑞竟然和冯国璋之间竟然有书信来往,这让袁世凯心里隐隐有些不安。

    段祺瑞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袁世凯对他是知心知底,在北洋三杰中,就数段祺瑞对他最忠心,而且用兵之才不低于冯国璋。

    一直以来,北洋三杰就是袁世凯的左膀右臂,如今三杰只剩下一个人还留在他身边,那就是段祺瑞了。

    如果段祺瑞有异心的话,那对北洋新军就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啊,段祺瑞部是曹锟部的右翼,倘若段祺瑞异变,整个长江防线就会首尾不能相顾,不仅南方军会有利可乘,对全军的士气也是一种沉重的打击。

    袁世凯想了许久,终于像是下定了决心似的,狠狠的将烟头扔在地上,然后一脚捻灭。

    ……

    荆州城。

    “快快,大家快点啊!俄军马上就要来了。”一个南方军守门的小军官催促道。

    此时,整个荆州城所以城门洞开,不断有背着大包小包,拖家带口的普通老百姓急匆匆的从城外涌去。

    纵观整个荆州城,似乎是所有的百姓在这一刻都被调动了,全部涌上的街头像逃难似的朝城门外涌去。

    在荆州处的长江渡口,数不清的大小商船陆续将从荆州城中撤出的老百姓运往南岸,连北洋舰队的军舰都出动了,就是为了过来帮忙转移老百姓。

    在荆州城南城门的城楼上,冯国璋等西线大军的大小军官围在聂士成的身旁。

    聂士成拿着望远镜仔细的观察了一下城中的情况,看情形已经差不多有一半的老百姓已经撤出了荆州,不少人已经被妥当安置在南岸临时居住点。

    聂士成放下望远镜,问冯国璋:“华甫啊,现在荆州还剩下几成老百姓啊?”

    冯国璋回答道:“报告聂将军,此时荆州已经剩下不到四成的老百姓,而南岸已经有三成的老百姓住进了临时的住所。”

    “疏散中有没有什么困哪啊?”聂士成问道。

    冯国璋面露难色,说道:“的确难度不小啊,不少年纪大的老百姓死也不愿意离开荆州,说荆州是他们的故土,死也要死在故土上,绝不客死他乡,这不,冯玉祥等几位团长亲自带人去劝导了,像这样不理解我们南方军的老百姓至少有两成啊。”

    聂士成拍了拍冯国璋的肩膀,说道:“华甫啊,故土难离,这是人之常情,这些老百姓就是再顽固,也不能动粗,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导,司令时常教导我们军民之间的关系一定要融洽,唐时谏臣魏征说的好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一定要懂的。要跟这些顽固一点的老百姓说清楚,我们这么做也是为了他们好。”

    聂士成顿了顿,继续说道:“俄军来势汹汹,为了避免牵连百姓,这也是不得已为之,希望他们够理解。”

    “这是自然,全军将士们谨遵司令的教诲。”冯国璋点头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