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三章 亲人再分离,青石辞北疆 (第1/2页)
看热闹的人和打柴为生的人家散去后,奚良俊请郡主进县衙休息。 刘雨儿在后堂坐定,立即开口问道“奚大人,你对打柴自用的百姓打算如何安排?” 奚良俊躬身施礼说“郡主不用担心,现在已经是六月,不久春麦就可以收割。随后,蜀黍也要收割,老百姓不愁缺柴。少数缺柴的百姓,下官自会命人关照,决不生乱。” 刘雨儿点头道“如此就好,若是奚大人为难,就让这些百姓去割牧草换粮。不过,奚大人你要给本郡主盯紧了,决不许百姓放养羊只。” 奚良俊现在对她十分佩服,正色问道“郡主,刘大人也下过这样的命令,可否告知下官这是为何?” 刘雨儿说“羊只,尤其是山羊,喜爱啃食草根,若是随意放羊,只怕过不了多久,台秋的草地就和县城西面一个样了。奚大人,富民之策,并非只有耕种一条。朱陶公云‘子欲福,畜五畜’。《齐民要术》中亦云‘种白杨,三年,中为蚕樀。都格反五年,任为屋椽。十年,堪为栋梁。以蚕樀为率,一根五钱,一亩岁收二万一千六百文。柴及栋梁、椽柱在外。岁种三十亩,三年九十亩。一年卖三十亩,得钱六十四万八千文。周而复始,永世无穷。比之农夫,劳逸万倍。去山远者,实宜多种。千根以上,所求必备。’。” 奚良俊听了茅塞顿开,心悦诚服地躬身施礼道“多谢郡主提点,下官知道该如何做了。” 刘雨儿微微点头,其实这个奚良俊也算是个好官,可惜不懂经济学问,又有读书人的清高,不愿向当年老农请教。她想了想还是说道“奚大人,你们刘大人出生农耕之家,精通农事。可他每上任一处,必定会向当地的老农。他在圻州时,在农事上举措无数,却没有出过一次差错,从未让百姓劳而无功。陵州刘家以开荒起家,仅在下马一处,就用了十几种开荒的方法。奚大人,天下土地千千万万,各有不同,无论我们如何博学,也赶不上当地老农几十年的经验。他们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这些话,奚良俊消化了好一会儿,犹豫地说“郡主,小刘大人到底是什么人,郡主可否告知下官。” 刘雨儿不禁微笑道“你们刘大人是陵州刘家的五子。十四岁中了十九名举人。他十五岁时,圻州数位县令死在任上,刘大人临危受命,破了圻州矿山案,还给了圻州百姓一片青天。圻州升府后,他因为年幼未能就任圻州知府,仍担任圻州县令一职,其后他在圻州主持农田复耕,良田改造,推广白叠子,鼓励百姓畜五畜、种桑养蚕……,使圻州一跃成为江北一个富庶之地。” 奚良俊这才明白为什么小刘大人会成为大齐最年轻的知府,脸上露出钦佩之色。 刘雨儿看出他脸上变化,继续说“不过,奚大人,你可别当你们刘大人是好人。他十一岁在陵州查账,就因为他陵州有十几个官员落马。圻州矿山案,更是有近百人丢了性命。” 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