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3节 (第2/3页)
了秀瑶家。 柳氏正在家里晒扁豆呢,看到她来,赶紧请她屋里坐,然后一本正经地斟了茶,要给她赔礼道歉。 唬得张桂芳一下子站起来,“嫂子,你这是干什么呢?” 柳氏一脸惭愧,“先前,你几次要跟我说高家的事儿吧,我自以为去亲眼看了,觉得万无一失的,结果……哎,幸亏徐振宜那个孩子实诚,赶过来不怕得罪人地劝阻我们。” 张桂芳也是非常欢喜,“嫂子,不是我说这样的话,反正只要没事就好,我看徐振宜那是个好孩子,虽然也是他托了我的,不过我还是要说,是个实在人。” 柳氏也连连点头,承认徐振宜好。 张桂芳笑了笑,“嫂子,那你可别嫌我得寸进尺,反正一家女百家求,你们秀娴好,人家徐振宜也看上了,有心要求的,早就托我提亲的,我一直没得上机会呢。” 虽然徐振宜没有另外再找她,可她觉得之前说的还有效的,而且徐振宜能撇下正事赶过来,足见他对秀娴的重视。 所以,张桂芳就又开了口,看柳氏略有犹豫她道:“反正咱们都是知根知底的,徐家就算不是大户,也不算穷人家,正常的娶亲负担得起,家里有两个哥哥,都成亲了,没有再拖后腿的了。” 柳氏笑道:“不是这个,我是觉得他是个当兵的。” 张桂芳就哈哈地笑起来,“嫂子,不是咱们替他说话,你自己说,不管做什么的,是不是有好的有孬的?就说这个种地,你看当初比你们家穷的没有了吧,可现在呢,咱们村比你们好的也没有太多了。这种地有能干的不能干的,当兵的自然也有能干和不能干的。别看徐振宜小小年纪,如今已经不是普通小兵了呢。” 柳氏忙道:“我们也觉得他不是那种怂人,就是,当兵总归是有危险不是。听说北边时不时地打仗,南边还有什么东洋倭寇的,哎呀,怪吓人的。” 张桂芳按着柳氏的手,低声道:“别说我这个人心狠,我倒是觉得,有这样的机会,才有当兵的出路呢。要一直都是太平盛世,除非是读书,那没有第二条出路。哈哈,这也是我听他们说的。” 柳氏点点头,她第一次见徐振宜,也觉得是个好青年,就是当兵这上面,还是觉得以后要是常年不在家,就闺女一个人,有点不忍心。 张桂芳看她面色有点松动,笑道:“嫂子,不如问问秀娴,看看她的意思。要是孩子喜欢,咱们也就别想其他的了。” 这些年,柳氏也被秀瑶洗脑得差不多了,就算是婚姻大事,不自觉地也总想问问孩子的意思,尤其秀瑶和秀容整天说以后不管找什么样的,得自己愿意,否则不好了就要怪别人。 “那也行。” 柳氏又让人把秀娴叫回来,也不隐瞒,就把家里的事儿都给她说了说,然后问她的意思。 秀娴也听秦业简单说了一下,不过她没往心里去,虽然高家不错,可她也没说非要嫁给高家,高家不成李家王家也可以。 现在听娘问徐振宜,她心里有没有什么想法,她就嘿嘿地笑起来,“娘,婚姻大事,不都是你们做主吗?我也不知道好不好。” 柳氏嗔了她一眼,“你这个没心眼的丫头,那你愿不愿意嫁给他,自己还不知道。” 秀娴经过这些天的纠结和心理斗争,如今已经不那么害羞了,她大大方方的承认,“嗯,你们那么一说,我觉得他人不错,就是他也行,不过我得问他几句话。” 柳氏道:“什么话?” 秀娴就道:“娘,他常年不在家,那我是不是可以还住在咱们家里?” “你这个傻丫头,出嫁了怎么能常住在娘家,人家多少人会说闲话。再说,他不在家,他爹娘兄嫂还在呢。” 秀娴就沉吟不语,柳氏又跟她讲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道理。 秀娴低头不语,半晌,她声音有点闷,“娘,我就是舍不得离开咱们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