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_第156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6章 (第2/2页)

就没什么感觉。

    因此一时半会没缓过来,精神头有些被正午的大太阳晒得蔫蔫的。

    林泽见林郁盛主动与这位许衙役搭腔,人家也是爱理不理。

    甚至有意无意说出,他们安阳县一带文风鼎盛,劝林郁盛科考时要有心理准备。

    可不像西北那边的旮旯,念书的人少,自然就容易出头。

    林泽这才意识到,原来举人的功名在这遍地都是读书人的地方,含金量没有那么高的缘故。

    人家见惯‘大世面’,若不是看在刘衙役专门对主事的吏目提到莫副将欣赏林郁盛,人家可都不止冷脸,怕是事情办得都不会太顺畅。

    而安阳县里清河县也不近,那莫副将又是打仗的,基本不可能来安阳县。

    这大人物的面子对他们这些几乎一辈子都没有上升空间的吏目来说,差不多就是面子情。

    所谓县官不如现管就是这个道理。

    看透这一层,林泽那股气很快就下去了。

    既然举人不够,那就努力继续提升自己的实力。直到你站在哪,哪就是中心。

    安阳县到石潭镇,林泽按现代的时间计算过,大概三个小时。

    一路上那位许衙役都没有停下休息,林泽他们只能各家互相帮助。把走不动道的老人娃儿都安排到板车上,轮流歇歇。

    其余人全都空着肚子,顶着大太阳推车、拉车,因为实在腾不出手吃点干粮。

    老人们要不是腿脚走得趔趄,摔在道上,否则全都不舍得坐板车上。

    前头拉车,后头推车的都是村里的妇人小子。

    一眼看去,那豆大的汗珠子,簌簌直往下掉,脖颈、手臂青筋暴起,每个人都是咬牙前进。

    石潭镇的周围景色,大伙已经没有心思和余力欣赏观看。

    穿过石潭镇,已经到下午。

    走了约莫一个半小时,终于来到石桥子村,里正家在这里。

    石桥子村位于小清河西边,后背靠这小青山,四处都是开阔的平地。

    从大路踏上石桥,便进入石桥子村。

    两边都是绿油油的水稻田,一条条沟渠将小清河水引入田间,灌溉滋养出这篇肥沃的土地。

    稻田中,零星分布着几处凸起来的小山包,都种满了各种果树或是杂粮。

    山脚下的村庄,余晖笼罩着,一缕缕白烟自青瓦的烟囱里袅袅升起。

    阡陌纵横间,三三两两背着锄头,挑着担子的人们,踏着夕阳归家。

    宛如陶渊明理想中的桃花源。

    这画卷一般的情景,让林家村人全都看呆了。所有的委屈与心酸,好似在这一瞬间被抚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