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0章 (第2/2页)
,路上可以商议一二,回京后再汇集心腹大臣商议,之后就直接下旨督行了。 西北如今火器营的建制已经规整,这时候对噶尔丹出兵也没有什么好怕的。 他的蒙古骑兵厉害,难道大清的火器就不厉害了吗? 在路上的时候,康熙这里时常有大臣出入议事,瑶令便不能总待在这里,她当然也不愿意耽误政事,便领着十一阿哥回了自己的车驾,除非康熙有所需要,事情办完了再叫她过来陪伴,她才会过来。 十一阿哥倒是总往三阿哥处去。和别的哥哥们来往也是很多的,去太子和大阿哥那里就少些。 他还要和三阿哥做礼物送给太子呢,那东西还没完成,兄弟两个还是需要努力的。 “哥哥们去太子哥哥还有大哥那里也少。” 十一阿哥回来吃点心的时候,和瑶令聊天,“四哥说,是太子哥哥和大哥都还想着蒙古的事,叫我们不要过去打扰太子哥哥和大哥。” 十一阿哥倒是确实偶尔会看见太子和大阿哥分别一个人呆着。他还小,也不知道沉思和发呆的区别,就和瑶令说两个哥哥总是在发呆。 十一阿哥问过康熙蒙古的事,康熙没有因为十一阿哥年纪小就含糊其辞,而是用比较简单通俗易懂的话将这里头的纠葛与十一阿哥说清楚了。 十一阿哥这会儿就问瑶令:“阿玛说朝廷要派兵镇压,太子哥哥和大哥也是想领兵出征吗?” 瑶令倒是有些惊讶于十一阿哥的敏锐,说两个哥哥发呆,却精准的猜中了太子和大阿哥心中盘算的事情。 其实太子和大阿哥的这等盘算,也瞒不过旁人。只是没想到十一阿哥这么小也能看出来。 后来瑶令转念一想,十一阿哥整日与太子大阿哥混迹在一起,在福建沿海的时候,登海船战船时孩子们都是一起去的。 哪怕是十一阿哥这么小都骄傲于战船炮击装备的强大,太子与大阿哥的感触一定更深。 大阿哥还在朝中办差,太子虽还在读书,可朝中的事务动向他都是知道的,常泰还是西北领兵的人,又在研究火器,太子可不是什么文弱书生的人设。 他只是受制于这个身份不能轻易发挥。 在福建的海船上,孩子们一定交流过这些事。 大阿哥被江南当地的乡绅士族算计,呀都是他们兄弟一起去的,耳濡目染这么多的时日,兄弟之间心有灵犀,十一阿哥能猜中也不是稀奇事。 瑶令就问十一阿哥:“三阿哥呢?三阿哥就没有什么表示?” 十一阿哥道:“三哥要和我做送给太子哥哥的新婚礼物呀。而且三哥说了,他倒是想随军出征来着,可阿玛是一定不会同意的。三哥还说,他完全没有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就还是不要出去添乱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