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1节  (第4/4页)
:“太后娘娘,这也是臣妾从书里看来的,不敢居功……”    太后一摆手,“民间有许多事物是我们不知道的,无人报上来、无人宣扬,便无法利国利民。又或者像哀家这般,只是喜爱,却不知其用处,也是暴殄天物。唯有如你这样令其物尽其用,让皇上知晓,可推行至天下,才是真正的利国利民。该赏!哀家还等着你再发现些什么好东西呢。”    沈云萱本来就是要多多发现好东西的,有了这么好的开头是大好事,便不再推脱,起身行礼谢恩。    这一顿两人吃得很尽兴,用番柿做的几样菜都差不多吃光了,平嬷嬷还笑说太后比平日里多用了小半碗饭,一定要想办法多种些番柿出来。    发现了番柿能吃,太后自然要告知皇上,用过膳就叫御膳房又做了这“四菜一汤”送到皇上那去,并让平嬷嬷亲自去向皇上禀报。    太后也有些累了,沈云萱顺势告辞,带着太后借给她的几本游记回了安和宫。    庄嬷嬷一直有些担心,直到沈云萱带着笑意回来,她才放下心。紧    接着就看到太后宫里的宫人送来一大批赏赐,各种名贵的药材、布料、首饰、摆件,足见太后对沈云萱的满意。    最重要的是赏赐种有两盆番柿和两盆石榴,番柿在此之前可没人知道,这是贡品!太后给了沈云萱,这还是宫里的独一份。石榴就更是好意头了,代表太后盼着沈云萱的喜讯,是喜爱这个“儿媳”呢。    庄嬷嬷带着青兰把东西整理入库,笑得合不拢嘴。    皇上在下朝之后一直专心处理政事,他从先皇手中接过来的算是烂摊子,朝中有贪官污吏,边疆又不太平,时有战乱,算得上是内忧外患。且他是争了一番才坐上的皇位,虽然已经登基三年,朝中各方势力依然没有尽归他所用,所以他要花费更多心力在政务上,也习惯了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直到太后送了菜来,他才略作休息,这便听说了沈云萱去拜见太后,发现太后的新盆栽是一种吃食的事。    皇上听后笑出了声,“此事当真?沈妃说那番柿好吃?”    平嬷嬷笑道:“回皇上,沈妃娘娘是如此说的,这不,太后娘娘命御膳房按照沈妃娘娘的说法做了几样菜。太医验过了,方才太后娘娘和沈妃娘娘先用了这几道菜,觉得不错,才送来给皇上品尝。太后娘娘说沈妃娘娘发现新吃食有功,还重赏了沈妃娘娘。”    皇上想到前一晚沈云萱吃御膳吃得那么香,清晨做梦又梦见稻田和鱼,如今去见太后还能发现新吃食,这可真是与吃有缘,莫不是成日里竟研究吃食?    本来看那些奏折心中不虞,此时倒是被沈云萱逗笑了。他尝了两口番柿,发现此物确实开胃,又想着仔细品尝一下新吃食,不由得多用了些饭。    连李德福都暗暗惊叹,这位沈妃真是好命啊,才进宫就入了皇上和太后的眼,还连续两次让皇上的心情转好,关键是沈妃还没特意哄皇上,这福气谁比得上?若是这都成不了宠妃,怕是这宫里这辈子都不会有宠妃了!    皇上用过膳立刻召大臣进宫,将种植番柿之事交由他们去办,若百姓能种,作价不高,就能推广到民间了。    这算是一件喜事,皇上对李德福道:“给沈妃的赏赐加厚三成,同她说,晚上朕同她一起用全鱼宴。”    李德福应了一声,领命去办。他心里是非常惊讶的,皇上从没有连续两日进后宫的时候,更没有连续宠幸同一人的时候,对沈妃真是破例了。而且沈妃不过是梦到了鱼,皇上就能记得这全鱼宴的事,显然把沈妃的事放在心上了。    要知道皇上政务繁忙,对后宫从不上心,能记住沈妃的事已经十分让人意外了。更别说那赏赐,本就是对比淑妃的赏赐给的,比李妃等人都要好,这下又加厚三成,在妃嫔中算是第一人了。    李德福干脆亲自去送赏,也同这位命好福气好的新晋“宠妃”打好关系。    太后和皇上先后送了重赏之后,观望的皇后等人自然要紧随其后,都把礼物加厚了三成。她们也是打听之后才知道,沈云萱留在太后那发现了新吃食。    最后悔的便是皇后了,她若不走,如今也能跟着一起在皇上面前得脸了。    等到皇上晚膳时去了安和宫,还是特意命御膳房给沈云萱做的全鱼宴。各宫妃嫔终于坐不住了。    皇后有些不敢置信,“皇上去了安和宫?当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